2015年3月2日 星期一

錐麓古道-消失的駐在所D2

過昨天一夜好眠,一早起來,簡單早餐後。我們便騎車前往古道終點燕子口,將機車放在那裏,然後再搭乘早班公車前往登山口慈母橋,將入園申請投入登山口之後,開始了今天的行程。






慈母橋





登山口沒有管理人員看管,只有一個投遞箱,自己將入園許可投遞進去。





進去之後,J兄細心的把門帶上。





進入步道後,一開始就會往溪床下面走去,溪床內巨石林立,都是花岡岩材質,很是壯觀,步道就是在這巨石堆內穿梭。





中途會經過幾處落差較高之處,太管處都有架設樓梯,方便遊客穿過。不需要手腳並用攀過大石頭,安全性提高不少。





中橫公路開通後,合歡越嶺道就棄置不用許久,許多段古道都因為天災而損毀,甚至路基消失,因此古道前3公里都是在上下切與腰繞,路段上下起伏明顯,中途還會經過原始林相,相當潮溼。





我們位於古道0.3KM處,因為叔叔身體不適,經過討論與評估後,J兄獨自先行,由我陪伴叔叔退回至登山口,再搭乘順風車前往天祥閒晃。而到登山口後,確定叔叔身體狀況好轉後,隨即追趕J兄,這樣一來一返,也多花了半小時的時間。

叔叔平安抵達登山口後,我卯足全力追上進度,半跑半走的,一下子就抵達隧道口,到這裡花了10分鐘,真是累人!





過隧道後,路徑便往上轉,海拔一路漸漸升高。前面這一段景色還不是很棒,大都為中級山常見景色。





高度漸漸攀升,有些路段會有斷崖地形,太管處也都做了確保措施,安全無虞。





追了一個小時,總算再斷崖駐在所遇見J兄。時間也已快接近中午了,當下我們決定就在這裡用完中餐再前進。

出發前,我們合影一張。





中級山林相一直沒有變化,再加上今天雲層厚,濕度高,走在林相內相當悶熱,偏偏在山谷內也沒有風。一直到快接近錐麓斷崖前,景色才開闊起來。

高度升高後,看山谷下方的中橫公路蜿蜒而過,才知道我們爬那樣高。





這裡開始就是錐麓斷崖最精采的路段了,一旁就是500米高的斷崖,有懼高症的遊客通常都會在這猶豫很久。





山谷下方就是燕子口,可以看見中橫公路穿梭於群山之間,於此制高點往下看,實在很壯觀。





在危險的路段,太管處也都有設置圍籬,安全性大增,但是精彩度也下降些許,氣勢就是少了一些。





步道相當寬敞,文獻記載早期步道寬約1.5米,砲車與馬匹都可以通過,只是後來因為天災不斷道路損毀,後來的修復工程只復原了一部份,畢竟已經失去軍事利用價值,目前只用作為觀光使用。





錐麓斷崖附近,地質為花崗岩,岩性堅硬不易風化,但是經年累月下來,還是有落石發生,因此太管處有設牌提醒遊客,不要停留太久,以免遭落石擊中。





通過斷崖區後,回頭看看剛才走過的路,看起來相當驚險,幾乎是在岩壁上鑿出一條路。其實走在上面,是沒有感到很危險的。





通過斷崖區後,也表示行程即將接近尾聲,道路高度變成一路陡下。在巴達岡駐在所之前,有一座吊橋,由吊橋往下望,實在很高啊!







過吊橋後,隨即進入的巴達岡駐在所,在以前這裡是相當熱鬧的駐在所。日治時期從太魯閣峽口出發走合歡越嶺道,大概第一天都會投宿在塔比多(現在的天祥),而巴達岡,正好位在峽口和塔比多的中點,於是一般旅客多會在此暫歇。當年這裡有多繁華呢?據「東台灣展望」書中介紹,以前這裡有駐在所、交易所(販賣部,有可能是太魯閣族人和平地人交易物品的地方)、療養所(衛生所)、(蕃童)教育所,以及探勝者的客室(旅館)等設施,另計有蕃童二十名、蕃人一百七十名及警察三十名。設施加上人員,可說是個熙來攘往的小聚落了,可是現今只剩下二個柱子還有幾處駁坎的遺跡。





過了精華路段後,幾乎是一路陡下,對於膝蓋與腿力是一大考驗。沿途林相茂密,如果下雨過後,肯定很潮濕悶熱。我們抵達錐麓吊橋後,結束今天的行程。



過了吊橋後,許多陸客前來觀光攬勝,看我們走吊橋出來,都好奇的問我們去哪哩!

(全文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