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5月27日 星期三

輕量化、高畫質的合理平衡Sigma DP1 Merrill

山時總是會遇到許多美麗的景色,以前上山時為了捕捉這『美麗的瞬間』,總是帶著沉重的照相器材上山。雖然畫質確實不錯,可是單照相器材的重量就已逼近2.5kg大關。我以前的單眼是富士S5 PRO,這部相機陪我去過了許多地方,堅固的機身,無可挑剔的成色,在配上Nikon 14-24mm 2.8,這樣的組合實在沒有話說。


富士獨有的色彩,再加上超廣角的鏡頭,能夠讓畫面呈現出強烈的張力



配上14-24mm 2.8對付強烈的逆光真的輕而易舉!



就算反差強烈,這樣的組合依然能夠滿足需求,完整的紀錄『決定性的瞬間』



就是這樣的影像品質讓我決定攜帶它們上山行走,這樣的組合我一直使用了快5年!



可是,接觸爬山這項活動後,漸漸地思考當觸接觸山林的意義是什?為何一定要帶著沉重的相機上山做功課,然後下了山還要再複習一次?上了山,不是把握當下所看見的美景?記在心中,如果真的忘記了再去一次?當然,人生每一段所追求的都不盡相同,在理性的分析一下,其實,我所最需要的,就是體積小、重量輕,而剩下的高畫質就是非必要條件,但是,若要取得平衡,則又會犧牲體積與重量,為了這件事情,我一直苦惱許久......

Sigma這家的數位相機先前就已有注意,那時,對於這家所生產的相機,印象是停留在『智障的操控性、神級的影像品質』,只知道獨有的X3感測器所呈現出的影像品質無可挑剔,但是機身的操作與古董級的電子設計是令我無法接受的,也因此一直沒有認真地看待這部機器,直到近來思考登山輕量化的過程當中,才又重新觀察與評估起來。

在忍痛脫手S5之前,我認真的檢討與思考,是否要轉換方式,來記錄山上的美景,也擔心是否會水土不服。不過,套一句名言:『思而不做,不如起而行』,就這樣,我決定轉換方式,畢竟,輕鬆的暢遊高山美景是我主要的目的,而影像的目的只是幫助我的記憶!

為了將轉換的痛苦降到最低,選擇了二手的SIGMA DP1 merrill,畢竟,我是充滿期待又怕受傷害......

開箱就免了!重點是影像品質,是否能接受。剛拿到手,先試著操作功能,基本上,沒有太多花俏的功能,只有基本的照相功能,功能選單的設計邏輯與先前富士的不太一樣,只能說『一板一眼』,不過,操作起來也倒是很快就習慣,令我訝異的是外觀與質感倒是比原先預期中的好,而且外觀相當低調,看起來就是便宜貨!

找了一個大好天,來去九份煙囪稜測試一下這台的能耐,看看到底傳說中的影像品質究竟是如何,回到基隆後,就趕緊出發前往。當天是個艷陽高照的好天氣,帶著這台相機,實在輕鬆不少,比起單眼的組合實在輕鬆許多,實際照相過程當中,取景沒有了觀景窗改為螢幕比較不習慣,其它的存檔緩慢問題倒是沒有多大影響(我的習慣是慢慢取景),唯一的詬病就是超級耗電,全程使用raw+jpg照相,電池滿格到自動關機,總共只拍了62張!這實在很驚人,比起先前的單眼組合實在少上許多。不過,今天也剛好走完煙囪稜後才沒電的。

回家後,將相片抓出來一看!



raw直接經由sigma的軟體spp解出後,影像品質令我大吃一驚!



影像的立體感與層次相當豐富,比起先前的組合更加優越!



雖然層次與立體感非常好,不過,對於逆光的處理,就遠遠落後14-24mm的鏡頭,只要一逆光,就會白茫茫一片!







只要注意這個現象,閃避這個缺點,這台相機絕對是上山的好夥伴!





影像要能夠還原當時的場景還要能夠震撼人心,立體感是很重要的因素,而這台相機所記錄下的影像,就是有這種特質。



陽光好的時候,這台相機絕對不會讓我失望,至於陰天或是夜拍......別自曝其短,用手機就好了!反正上山若是遇到壞天氣,也懶得拿出來拍。



最大光圈2.8,也是可以拍出淺景深啦!





對於細節的演譯相當優異,前提是在光線充足的情況下!這台相機非常的依賴光線,光線與影像品質成正比,目前主流相機所標榜的逆光、夜拍都是弱項,不用期望太多!





讓照片說實話,光線充足,就沒話說,十足的立體感!





暗部細節優異,但前提是iso不要超過100,我也只用iso100,將它定位為晴天機使用。



體積小,重量輕,完全符合我的需求!

後來,我再找了一個小相機包。



將它裝入後,直接掛在背包的肩帶上(胸口前),這樣方便拿取,見景即拍,實在方便!





就這樣,我移情別戀了!再次應驗了『裝備沒有最好,只有最適用』這句話。

雖然沒有辦法滿足所有的需求,但是大原則符合,剩下的就是如何取捨了!